海天政治概论知识点总结之九

2011/12/16 11:01:29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1、计划体制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2、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指出:我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必须有计划地大力发展商品生产。针对“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毛泽东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定义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原则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2、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国有制经济)或者部分社会成员(集体经济)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①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3、必须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地发展

  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个人收入分配的结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我们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决定我们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等。

  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2、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②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③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①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在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

  ③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就把公平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④ 目前,党和国家的分配政策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①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②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

  ③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1、对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问题的认识。

  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在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好”字不断充实内容。从原来的“效益比较好”,相继增加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要求。

  2、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核心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4、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2、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经济发展的方式有两种方式: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集约型的发展方式。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五、统筹区域发展

  1、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2、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2、资源节约型社会

  3、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2024考研人数已公布,达43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5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